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7|回复: 8

半夜转帖,胡适与鲁迅

[复制链接]
鲜花(79) 鸡蛋(4)
发表于 2016-5-2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把鲁迅和胡适对立起来比较,不是我要这样,也不是哪个学者要这样。几十年来,我们的思想文化界,就是这么做的。结论是,鲁迅是进步的,胡适是落后的,鲁迅是革命的,胡适是反动的,鲁迅满腹经纶,胡适没有什么真本事,总之是,鲁迅是伟大的,什么都好,胡适是渺小的,什么都不行。
& {- z6 T* j8 V) ^1 Q! S% X4 f' {7 H0 K
  O& _  ^2 G) T# p/ P# N
  真的这样吗,我认为是舆论误导的结果。1 `! r" Q3 U) s/ s

2 O$ y4 w* S& e" R4 N. G' V6 D7 f3 {1 d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是把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XX党领导的文化新军,当成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了。)$ q3 O9 ^' O3 z( g) p0 A
* H5 C6 p, b0 g8 Z) [7 |* M
% ~) ?4 _* r. t9 ^/ q$ n
  不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三个主将式的人物,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胡适,没有鲁迅的份儿。在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就说鲁迅始终处于边缘人的状况,处于敲边鼓的角色,就是写写小说投投稿以这种方式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中去。鲁迅只能说是新文化运动中,某一方面的一个将领,绝不是主将式的人物。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白话文运动,这个运动的发起者,是胡适。有个美籍汉学家周质平说的好:胡适是创造白话文运动的英雄,鲁迅不过是白话文运动创造出的一个英雄。没有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在先,鲁迅依旧写他的文言文,后来能否成为“青年导师”、“文化伟人”就值得怀疑了。在提倡白话文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说胡适比鲁迅更具“先见之明”,胡适对鲁迅也多少起了一点领导作用。鲁迅比胡乱大十岁,发起新文化运动,开创白话文运动的不是鲁迅而是胡适,实在是让人太遗憾了。没办法,这是事实,这是历史,谁也改变不了。鲁迅生于1881年,正好大胡适十岁,但他的成名却比胡适要晚得多。6 t9 x/ X# B/ P- v2 }# a1 }
  [1 \0 o( p4 U/ I6 N5 ^4 O
+ V# W: J6 Y7 A( ~0 E
  唐德刚,这个人是个留美的大学者,学问好,文笔好,他写过一本书叫《胡适杂忆》,对胡适有许多独到的评价。他说: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是近代中国,惟一没有枪杆子作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还有的外国学者(格里德),说胡适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这是把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比作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说的。
3 n4 w; [$ }7 P0 P4 j4 |! P  h# z! Z$ k  G: m8 R& j
1 ?2 O/ o. ]0 u. h( k
  早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成为闻名于国内的“文学革命”的新派人物了。而这时的鲁迅,还是临时政府教育部的一名公务员,以抄古碑校古书来排除精神上的苦闷。正是文学革命的号角,吹散了萦绕在他思想上的乌云,让他振奋起来,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震撼文坛的《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显示了文学革命最丰厚的实绩。胡适对此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说当时“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 E2 {1 J% f3 x" e2 f9 J! }) q/ C- H; k1 s4 t. }: ]' f
7 ^* G' _. {% }
  在此后的六七年间,胡适与鲁迅的来往比较多。仅《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寄胡适信十数次,得胡适信十封。他们互访过,也在一起吃过饭;而更多的,则是写作和学术上的交流,互赠资料和自己的作品。
7 {2 x# j. I4 c( C9 V7 ]9 m; h% E1 q
. s* _" z! m, I' f! e  M) i+ S& i
7 i+ c3 Z! `$ G+ k: I  然而,在《鲁迅日记》中,从1925年以后,胡适的名字却消失了。那么,是什么事情使胡适与鲁迅断绝了往来呢?
5 M( d& l2 \" x! ?  从大的方面看,胡适曾主张“不谈政治”,后来他却公开出来大谈特谈政治,可能引起鲁迅对他的不满和反感。但有一件事,恐怕是直接惹恼了鲁迅的,这就是 1924年以来发生在北京的女师大事件。围绕着女师大的学生风潮,在校内外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坚决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无情揭露章士钊、杨荫榆;一种是以陈源为代表,袒护章、杨,对学生的行为横加指责。由此引发了鲁迅和陈源的长时间的论战。尽管胡适没有直接参与鲁迅与陈源的论争,但从他发表的《爱国运动与求学》却可以看出,他对体现爱国热情的学生运动虽然给予肯定,但对此次“北京的学生运动一变为对付杨荫榆,又变而为对付章士钊”这样的结局是颇有异议的。这在鲁迅看来,他是在为章士钊开脱,完全与陈源穿着一条裤子说话。所以,在与陈源的论战中,鲁迅也曾多次不点名地讥讽胡适。
1 d" I  p" P! S" S2 C5 A& l/ t7 C, i

& r  ?6 Y4 ~$ X  但有趣的是,书生气十足的胡适,1926年5月24日,忽然在天津给鲁迅、周作人和陈源同时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长信,苦口婆心地劝他的好朋友和解,结束这场由猜疑和误会引起的意气之争。这是鲁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从此就与胡适彻底决裂了。% }+ O( C$ I. m
/ j1 w" y. y' w8 J

3 ?6 H6 n; |3 B* u' f  胡适之在1928年的《权与约法》时, 胡先生直接和国民党开始了战争 。虽然天真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可是胡适就是这样坦荡和勇敢地人, 那是国民党是战前黄金的年代 ,你不能说那时的胡适很天真 ,毕竟谁也不知道它是个短命的王朝 !' D, R! \5 x5 x

/ V7 e. r  _* S$ ]* J
# g) ]) ]. p, k6 O1 x+ l9 v7 I5 n  那时鲁迅在干嘛呢?他在租界 ,他在批判中国人, 后来被说成是批判中国的国民性。, N/ _9 K& K* S7 g5 K7 W' H# `

5 Q7 Y- ?2 u2 D7 b! z& L# }- j/ t" t; A% }+ \* ?
  陈独秀在为党吃苦受难坐牢时 ,胡适在忙着救陈独秀 。可是……可是鲁迅化笔名为何干之, 在申报上对陈独秀进行了人生攻击, 骂他是红楼梦里吃大粪的焦大(见濮清泉的文章)陈独秀在坐牢哎!你怎么可以这样。. Z4 _" v/ r7 x' h( O
& i+ I3 D7 @" H8 t
: X, o% O7 _' {
  鲁迅对胡适的某些政治言行,疾恶如仇,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这是尽人皆知的。然而胡适却相反,表现出少有的大度和超然。他从来没有和鲁迅直接交锋过,也没有与他进行过笔战,更没有表现出对他的人格的不恭。1929年9月4日,胡适给周作人写了一封长信,十分感慨地说:“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种种疏隔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相去虽远,相期至深。此次来书情意殷厚,果符平日的愿望,欢喜之至,至于悲酸。此是真情,想能见信。”胡适对鲁迅的大度和超然,恐怕就源于这种“敬爱”的“真情”。; e* H: D' J0 _" @; c

3 o$ p5 y6 ?7 x+ r8 L9 l" A+ O0 X9 f1 X* i4 o) a& ^
  在鲁迅去世之后,作为过去的同事和朋友,作为同是文化界的名人,胡适同意增补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的委员,还为许广平拟出版《鲁迅全集》之事尽力帮忙。
. I1 K( S- @9 m& n! _, p
& N. l: A) \* z2 y/ {! D- p3 m- {: v5 C, o- E7 N# M' `7 N9 A
  鲁迅批胡适,胡适并不反击。相反鲁迅逝世后,苏雪林大骂鲁迅,胡适并没有趁机附和,反而这样批评苏雪林,说苏批鲁的话是旧文字的恶腔调,应该深戒,对鲁迅他认为“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应该“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宽容客观平和。& q3 R' u, W( G" {0 Q$ ?
6 L$ P# `( z5 K( y# r+ g

( Z* A4 @2 W5 Z# N2 r: M1 K  自此之后,凡是涉及到鲁迅的话题,胡适还是能从实际出发,给以较为客观的评价;但出于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偏见,对鲁迅的思想发展及其作品(主要是后期杂文)难免有所误解和贬低。1958年5月4日,胡适在台湾有一个很长的讲话,说到新文化运动时,他说:“我们这班人不大十分作创作文学,只有鲁迅喜欢弄创作的东西,他写了许多随感录、杂感录,不过最重要他是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直到晚年,如此评价鲁迅,这也是很难得的。+ d% N1 T, X6 }) G% w0 }8 l; N
( o$ G. l/ N$ b! F: O
9 Y& g. Q1 t* ?) A
  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胡适寻求与政府合作的机会,企图以宪政理想改良政府,逐步建立民主政治,鲁迅“荷戟独彷徨”一阵之后,思想日趋激进和激烈,与所谓合法政府坚决不合作,与致力于推翻现政权的左翼政治势力日益接近,大有助一臂之力之义。如果我们站在更加广泛的资源上寻找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暴政的现实可能性行呢?美国黑人的解放之路就没有大规模的暴力运动。而是在宪政条件下通过“非暴力运动”取得成功的,我们没有理由批评鲁迅为什么不是甘地或者马丁. 路德.金,站在20世纪暴力所遗留的尸山血海之中,我们在追求民主与人权的路途上如果对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和方法视而不见,那是没有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的。
3 S/ U/ J3 B0 z4 m& A  A& B  X8 ~/ t! j8 n- {2 D

( W: l* G- f5 l5 u4 u; T  为什么我们这么捧鲁迅呢?一是鲁迅在晚年,和我们党有一段时间的合作关系,在对蒋介石政府的攻击上,确实帮了XX党的忙,功不可没。再就是,鲁迅死后,毛泽东对鲁迅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说他是新文化的巨人,现代中国的圣人。第三,最重要的是,鲁迅的思想,鲁迅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最符合我们党改造中国社会,统治中国社会的需要。$ X- b# \- O6 h8 @5 S# U
' P/ _  p" Q5 q- K* Q" ~
8 }1 H3 N# F: Z+ k% ~7 @8 {4 ]) S
  有趣的是,鲁迅得到过大陆最高领袖毛泽东的评价,胡适也得到过台湾国民党的最高领袖蒋介石的评价。胡适去世后,蒋介石送过一副挽联,是这样写的:“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他的墓在台湾的南港,因为胡适一生崇尚白话文,碑文也是用白话文写的:“这是胡适之先生的墓。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这里安息了。”
! E+ G/ p( e+ ]+ Q3 d) N5 t) R" P7 z, d$ d$ B

1 z; D# ^' O2 {/ {  1987年,季羡林看到报上有人说,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忍不住写文章辩驳,说“胡适不赞成XX主义,这是一个事实,是谁也否认不掉的。但是他是不是死心塌地地拥护国民党和蒋介石呢?”接下来说,胡适从来不是国民党员。
! V9 G7 n3 P9 T! f) h+ H" N  在对胡适的评价上,有一点是要分辩的,就是他和国民党的关系。否定胡适的人,总是说他是依附国民党的,反对XX党的。这个事情,要历史地看,全面地看。不要轻易地说谁是依附谁,反对谁。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依附一个党,反对一个党。会不会有这样一种人,他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主见,觉得谁对就支持谁,就是支持也不是无原则的,对的就支持,不对的就反对。胡适就是这种人。
" A/ I  ^4 V9 u4 B& S4 z% D8 T+ P0 C; U
* n2 x& b8 O! K3 z7 n9 }
  1931年,《新月》因为发表罗隆基的文章,受到“没收焚毁”的处分,胡适在给蒋介石的秘书陈布雷的信中说:“坐监枪毙,我们都愿意负责任。但不读我们的文字而单凭无知党员的报告,便滥用政府的威力来压迫我们,终不能叫我们心服。”陈布雷接信后,约胡适来谈谈,胡适不去,朋友劝他去,他说:“请告诉他们,‘共同认识’必须有两点:一、负责的言论绝对自由;二、友意的批评政府必须完全承认。”当时国民政府刚成立不久,权势极大,我予我夺,胡适敢说这样的话,是很了不起的。这种态度,就是你对,我支持你,你不对我就反对你。
4 t% v- m& P) s1 O- @/ z& a. X6 ]4 V! n, E* ~7 e* z

+ i6 b3 u6 V* j6 c. r) e  经过抗战,胡适对国民党的看法改变了,他是主张非暴力的,觉得要做好中国的事情,只有依靠国民党政府。他觉得,国民党和蒋介石,对办好中国的事情,还是有诚意的。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让他出来做官,他不干,甘愿当国民党的诤友,就是一个身在政权之外,随时提出自己意见的朋友。
8 j% S1 [6 E9 j8 ^7 i, q
; @; s- D- Z. A5 |$ R
* d4 y7 w6 H' ^( ?  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胡适还是支持蒋介石的。支持不等于依附,该批评的时候还要批评,该反对的时候还是要反对。大陆解放后,很长时间,胡适住在美国,1951年冬天,回台湾讲学,蒋介石请他共进晚餐,交谈中他建议实行民主政治,对蒋介石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敢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
# @3 T2 _- K) N* ^3 m- `2 R0 f0 ]( f" J7 s# y" K, f% F& @
- x* q* ^3 H3 T. x, d# ?9 v4 x
  1960年,台湾的雷震要组织反对党的时候,胡适也是支持的,答应入党。他的理念是,假如一个国家不能产生一个好的反对党,也就不会产生一个好的政府。后来组党的事被镇压了,雷震被判了刑,胡适从国外开会回来,蒋介石接见时,胡适说,为这件事,“我在国外,实在见不得人,实在抬不起头来”。出来以后见了记者说,“大失望,大失望!”  这些事,一以贯之几十年,能说是“挑点小毛病,闹点独立性”吗?
8 o/ m% d' a8 D- R: k
8 Q8 K# @0 |) h* j) R% \0 {- u; |! }% B  J5 L
  有个学者指出,看鲁迅的文章,“他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确是不妥协的,他的硬话都是在文章中说的,他直接和政府对抗的事并不多”(谢泳)。我们的印象也是,鲁迅敢说那些话,骨头真是硬呀。这样说,是没有将一个因素考虑进去,那就是,国民党是个资产阶级的政党,它组建的政府,实施的也是资产阶级那一套,尤其是进入1930年代以后,它的执政能力成熟多了,很少以言治罪的。看看当时上海一地,办了多少报纸,多少出版社,出了多少作品,多少大作家大学者,就知道了。浙江省党部是有过呈请查办堕落文人周树人的事,但也只是呈请,并没有批准,更没有实施,真要实施的话,鲁迅就住在上海,门牌号数清清楚楚,不会逮不住的。相比之下,胡适就不同了,是直接抗争,直接进言,既不故作激愤,也不曲意逢迎;既对国家负责,也保持个人的尊严。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做不负责任的事。% q! J! y, d3 z7 Y5 X; s
$ a, ?6 B" O) V2 O/ w5 A7 e( J
- u' m" n* y$ q2 \# g! Q
  胡适这个人,有一点是鲁迅无法企及的 那就是坚信民主政治是世界潮流,不可违抗。他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中国尽快地建成一个政治民主,人民自由的国家。但他反对暴力革命,认为“残暴的破坏行为不会产生进步,进步是许多具体的改革积聚起来的”(《民主与极权的冲突》)。为了国家的进步,可以妥协,但决不放弃自己的操守。有人说,胡适的一生在重大关头的选择,发表的意见,都是“为国家百年设想”。' y6 q/ k3 H0 p+ C! R) X
( b' g- M7 q. {; f

2 v4 A5 `7 h6 b9 r1 u0 U2 ]  相比之下,鲁迅就差多了,一是没有明确的社会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是绝望的,认为这个民族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只是在与XX党合作后,才说过些赞颂苏联,赞颂XX党的话,比如“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再一个是,鲁迅从根子上说,是一个旧文化人,不是一个新文化人。有个美籍华人学者(周质平)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他说,在新文化运动中,“从一开始,鲁迅在气质上就是个局外人,最终成了一个新文化人物的强有力的批判者”。这话是事实根据的,看看他跟那么多的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成了仇人,就不难明白。还有,他的文章,不是纯正的白话文,半文不白,疙里疙瘩,有点气势,有点精彩的地方,全是古文的句子。
9 V* Q% P3 @9 v) c  O0 g9 V& W3 i- j0 m/ b: z: o2 B

. o2 R% s$ Z( @4 `  前面说的是胡适跟国民党的关系,顺便也说说胡适跟XX党的关系。
* z% D; C* ^, z1 s, @! {# u1 M( H; z7 v9 \. w1 U# T

9 \8 g4 ^4 R0 D9 o9 i  胡适跟XX党也是有关系的。我看过一个资料,说是大约1920年前后,XX国际派人来中国组建XX党,最初找的不是陈独秀而是胡适。这也是有道理的,胡适当初名气很大,又年轻,不到三十岁,可是胡适那个时候,一心做学问,抱定二十年不谈政治,很客气地推辞了,把来人介绍给陈独秀,这就有了后来在北京组织XX主义小组,1921年正始成立XX党的事。
/ z3 X1 d" E# n4 j5 G7 X0 g$ `# l  再就是,他从来没有骂过XX党,只是觉得XX党的做法,不符合他的社会理念。他是主张非暴力的,XX党搞阶级斗争,要武装夺取政权,当然不合乎他的社会理念了。1948年11月,解放军已经把北京包围了,胡适应傅作义的邀请,给他的司令部的人演讲,谈到暴力革命时说:“马克思列宁认为社会制度不合理,应该改革,应该平等。但他们认为必须抓着政权,以少数人的意志,强迫多数人跟随着走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改革社会的方式,是他不能认同的。
$ Z6 I! M' C/ r, q. ]! @
6 x4 g' g! {7 {* \1 ?2 ]9 g
1 Z+ P% c! U& U9 F4 D7 k0 g$ K  最为微妙的,是他跟毛泽东的关系。胡适初回国,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事,也去听课,可说是胡适的学生。毛泽东回湖南办新民学会的时候,还给胡适写过信,请胡适给以指导,这信保存下来了,现在都能看到。 1938年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的时候,毛对胡还是赞颂的。解放战争刚起来的时候,毛泽东还通过傅斯年,想做胡适的工作,支持XX党,胡适给毛写了封公开信,劝毛放弃武装斗争,以反对党的身份,与国民党一起共建新中国。毛泽东当然不吃这一套。到了解放战争后期,XX党的广播上还说,胡适若留在北平不走,可以当北平图书馆的馆长,胡适还是走了。大概毛泽东很生气,1949年1月公布第二批战犯名单的时候,就把胡适列进去了。解放后,人们对把胡适列为战犯很不理解,不就是个北大校长嘛,怎么就成了战犯?毛泽东的解释是,胡是战争鼓吹者。- b3 o5 J2 b3 J5 `
0 a" o9 @# c9 E; ^' F( Z
: O* m& H+ T; |" d) ?* H* [0 A/ v' W
  胡适是那种世事洞明的人,对中国的事,看的比较清,比如大陆快解放的时候,有的学者不愿意到台湾去,说,我留在大陆怕什么,到时候不说话不就行了?胡适说,就怕到时候你连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后来历次的政治运动,知识分子不断地自我检查,自我批判,真让胡适说中了,真的是连不说话的自由也没有。: U$ G3 [. t( `* p
1 W3 x# I& T. g7 B7 E6 C# U; F

: Q8 J- S. m8 y  胡适也曾赞扬过苏联的XX主义制度。1926年夏天,去伦敦开会时,坐西伯利亚大铁路,经由苏联赴欧洲。在莫斯科停留了三天,参观了监狱、学校、博物馆,会见了一些教育界、科学界的人士。在给一位张姓朋友的信中说,“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伟大的试验; 他们有理想,有计划,有绝对的信心,只此三项已足以使我们愧死。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又说,“苏俄虽是狄克推多(专制),但他们却是用力办教育,努力想造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依此趋势认真做去,将来可以由狄克推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民治制度。”- y$ w1 p- i& X0 p5 h2 ]

! w# R' k" f, K+ x3 C8 ]( R4 ]+ f5 U9 ?) Q
  1953胡适在台湾在一次演讲中,对早年赞扬XX主义进行了道谦,对自己进行了自我批评并表示忏悔。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Z( S3 {, X% z, Z: p

( ^% H* Q9 y0 p9 m
+ q5 U6 ^: \. j" {# |5 u8 G  胡适和鲁迅都留过学,一个是1910年留学美国,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一个是1902年留学日本,在一个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过,毕业没毕业都还说不定。中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社会理念,最初是经过日本才传到中国的。现在谁都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那么就要问一下:
3 x- L1 X( P5 V! \
4 l7 h) j2 S& ?) i/ w! I1 M# G& \$ K. X; ?0 R
  是直接留美的对西方社会了解的多呢,还是留日的对西方社会了解的多?
* Q1 g/ G) @+ V" i  F/ y2 x3 D# c  _
5 G  M$ m+ ~( Z
  是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的社会理念先进呢,还是一个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的肄业生的社会理念先进呢?0 c. |# ^( S- o
  我相信,任何一个出以公心的人,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肯定是前者比后者,对西方社会了解的多,前者比后者的社会理念要先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说,鲁迅对西方社会看的更深刻,鲁迅的社会理念比胡适的更先进。从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鲁迅这儿,却成了前浪推后浪了;从来都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到了鲁迅这儿却成了一代旧人换新人了;从来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到了鲁迅这儿却要拐个弯儿,成了一江春水往西流了?不合乎常识嘛,没道理嘛!
, N- g1 |( q; |/ i3 {$ x9 h3 n$ B1 r1 ]  W
1 R$ ^9 P# m, l4 p( U* V
  事实上,将鲁迅与胡适放在一起来讨论与思考,根本原因还在于,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选择”。与鲁迅的思想深度、毫不妥协、坚韧诸多品质相比,胡适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平常心态,是渐进的,理性的。正如世界有好就有坏,有前就有后,有强势就有弱势,有激进就有保守,如果把鲁迅的犀利、深刻看作激进思想的表达,那么不妨把胡适看作是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温和状态——胡适当然不保守,而且,在中国来说,保守总是不那么好的词。胡适的这种温和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能既不讨激进派的好,也未必会被保守派认同;既为大陆所批判,也为台湾岛内所攻击。
5 W* ?. P, N0 a7 R/ k1 S7 }
. x1 r( B' Q. b' }
# y9 ~  |: P- b0 N/ b, k6 h, y  鲁迅与胡适,在我的视野里是两个窗口,一个通向深邃冷寂的长夜,一个连着开阔、暖意的春的原野。推开第一扇窗户,内心便有凛凛的寒意袭来,但在那彻骨的清凉里,却有反顾己身的快活,不再迷于人间的幻象;推开另一扇窗户,有春的气息弥向空中,仿佛自己也有了奔跑的活力,这时候便有了奔向户外的欲望,好像光明也不再远逝了一样。两个窗户连接着人间的两极。但在那暗夜后亦有亮色,阳光下也有阴影。
& c) `! f1 A- o6 O
- w/ f- @2 P( W2 q  D7 _$ ?: ?9 A* n8 {6 o' ~
  关于鲁迅和胡适,我曾说过,“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种说法,是从“少不读三国,老不读列国”套过来的,意思是,鲁迅的思想对青少年身心成长不利,所以少年人不宜读;胡适崇尚民主自由,主张平等宽容,无论思想还是言论,都清澈明亮,易于接受,少年时读了老年就不必读了。我的看法是:“中国若不打算走向现代化则罢,若打算走向现代化,又要在文化上选择一个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传承式的人物,只能是胡适而不能是鲁迅。”
鲜花(32) 鸡蛋(0)
发表于 2016-5-3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虽然有旅日背景和日本人交朋友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用笔做枪呐喊抗争,但似乎毫发未损没耽误挣大钱住洋房睡女学生什么的。
' |& [" C( z* @0 M% u  F, t+ w- I/ b( B  L& \& F) A" k" x
胡适这人人品水平先不说但意识很清醒,北京解放前以前的学生吴晗上门劝他留下来应该是前图书管理员的意思,胡先生还是走了。吴晗解放后曾经风光一时,到了文革一家四口被整死三个,侥幸活下来的儿子后来去了美国。
鲜花(35) 鸡蛋(0)
发表于 2016-5-3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户名无法显示 发表于 2016-5-30 10:293 Z- [. \  V7 ^0 {. ^% o
鲁迅虽然有旅日背景和日本人交朋友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用笔做枪呐喊抗争,但似乎毫发未损没耽误挣大钱住洋房睡 ...

: n3 s0 a. `7 l/ W鲁迅得以载名至今完全得益于其亡故早,搁到新中国也是个挨刀的主,太祖立国而不杀人的也就老赵了,记得罗稷南和老毛关于鲁迅的对话吗?
鲜花(35) 鸡蛋(0)
发表于 2016-5-3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用户名无法显示 发表于 2016-5-30 10:292 K) l8 n: ?3 L$ @2 R; s
鲁迅虽然有旅日背景和日本人交朋友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用笔做枪呐喊抗争,但似乎毫发未损没耽误挣大钱住洋房睡 ...
. m; ?9 ]4 {# T1 R7 [2 e( f8 A
其实脑子清醒的不仅仅是学富五车的胡适,大字不识几个的杜月笙也是狡猾之极,无聊老周通过怎样的渠道劝他回来,人家就是一个打哈哈就是一个不搭理。
鲜花(467) 鸡蛋(3)
发表于 2016-5-31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中国政府更喜欢胡适。你这个五毛。
鲜花(95) 鸡蛋(0)
发表于 2016-5-31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是大众文化的代言人,胡适是精英文化的倡导者,好像很多年前就是这麽说的。
7 p) H7 {" P( d4 A
7 b1 Q. o6 ?* ^怎麽能把两人截然对立那?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6-5-3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胡适和鲁迅对我共都是不买账的。这点二者并无对立。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342) 鸡蛋(11)
发表于 2016-5-3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 发表于 2016-5-31 09:02
. `# j5 A: e* v胡适和鲁迅对我共都是不买账的。这点二者并无对立。

4 n3 j! F9 T$ w
鲜花(79)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至少在课本里是跟鲁迅对立的。分析中心思想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因为反动文人胡适林语堂如何如何,于是鲁迅如何如何云云”。
9 u) d. ^  \6 ]; ~( A2 v3 n到了初三,突然有机会接触到一大批反动文人比如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沈从文,一下子就不行了,觉得鲁迅跟他们比弱爆了,尤其是陈独秀,新文化的奠基人,那古体诗写的,相当有水准了。
6 O9 {" O  }, o  w! P等到平静下来,重读当年读的死去活来的野草集,觉得这家伙也很强,基本上这拨人你咬我,我咬你都是政见,学术上都是大牛。
3 t1 p7 C3 e1 D: x+ P(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4-18 23:51 , Processed in 0.13657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