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88|回复: 0

上海的海归现状 (ZT)

[复制链接]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4-9-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员,被国人称为“海归派”,他们大多年轻有为,海归企业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徵和技术先进性特点。不过,上海海归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隐忧,相当部分海归企业并不顺利。
; L. ?1 e- @' K1 t4 b& \
3 {/ e/ \* W, j6 ~0 W. Y香港文汇报报导说,留美学者高汉中1997年来漕河泾创业,注册资金仅为20万美金,如今企业总资产已超过10亿人民币。不过,上海海归企业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存在隐忧。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上海海归企业中,盈利的不足25%,有30%的企业处于初创的种子期阶段或者实验室阶段,65%处于创立阶段,只有5%的企业进入成熟期。因此,大部分海归企业处于前期投入期或者亏损期。 ' T' `  m% |/ @& w. s, ~+ S
# `" ?, ^1 Z% [/ ]  s: P# s% o4 U
据了解,目前吸引留学人员来沪创业和推动海归企业发展存在四大问题。首先,上海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地方性法规。第二、融资困难。据调查,在海归人员中,有43.4%的人认为回国后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金”。国内申请风险投资基金的门槛高,手续繁琐,成功率低。 : C* [3 q" ?# f6 }/ \. F6 o) x
6 g4 H: m- c, C1 n
- {% w4 g2 A! w9 C# ]2 z7 i/ O  [
第三、现有政策透明度不高,优惠政策难以兑现。据透露,有的区政府有关部门在海归企业要落户时,十分热情,承诺种种优惠政策,当企业投入生产后,往往许多承诺不能兑现。第四、少数留学人员还存在办企业“靠政府”的旧观念。“海归派”大多数是技术型专业人才,不擅长资金运作和市场营销。 ' [3 O' g  B+ s- w

: P* \, e5 X$ ~据报导,“海外镀层金、回国拿高薪”的日子,已经在上海一去不复返。据悉,在上海找不到工作的“海归”人员已达7,000人。着名人才学家,前上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叶尚志教授日前指出,专业过于集中、工作经验少及叫价过高是部分海归派“滞销”的主要原因。深入一点来看,上海缺少的不单是海归派,而是真正的人才。
; N; Y: d/ w! e9 _; a
" o1 y9 h5 @. J自1978年至2003年底为止,国内的留学生人数已有约70万人,回国的人数则有约17万人。据统计,上海已成为海归的首选地之一,按照上海的发展速度,10年内,上海的海归人数将达高峰,估计约占出国人数的三分之二。过去,很多海归们都抱着“只有人拣工,没有工拣人”的心态,但现实归现实,现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滞销,没有经验的海归们也难找工作,市场面前人人平等。
+ T0 `) n* f* h( w4 ^+ [9 p0 E) {( P* W5 v0 k7 A+ f" Y
上海某外贸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现在上海人才市场上,找一个各方面特别出色的大学生,薪酬为3,500至4,000元人民币。而一个才能平平的海归,薪酬动辄就有7,000至8,000元人民币,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当然选择前者。据悉,上海的海归实际平均工资为5,000元人民币左右,但大部分海归的薪酬心理价位往往在8,000至10,000元人民币,令海归在本土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9 T$ I# i/ |8 D7 S. i
2 X1 M# D' U' i6 t. U
此外,现时的海归专业主要集中在I.T.及MBA类,但这两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上海市场上本来就处于过剩的窘境。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部分海归们遇上失业问题,是理所当然的。
  E0 l  d' ~+ p& S: A
. w8 H" m+ p3 H6 `! U根据现时海归派的情况,是否代表上海不需要海归呢?上海社科院代表有以下结论,随者经济发展的范围逐步扩大,上海不仅需要大量高科技的海归人才,也需要灰领式的海归,而以国际化为标准的世博,也需求大量海归人才。不过叶教授提醒:海归不等于人才,海归还要继续强化个人技能,即使有一技之长,也需要一个整合的过程。
9 l+ q2 I" m+ \
8 }" I- B' @; f! O“海归”遭遇窘境,也鲜有人变成“何慕”,加上头疼不已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似乎在这短短几年中,人才一下子就变得饱和而过剩。而这与日前在上海炒作极热的“一千多名日本‘下岗’工人将要来上海乃至全中国求职,平均年收入估计高达40万元人民币”的新闻相比,让人觉得似乎真是“风水轮流转”,在沉寂了多年后,蓝领技术工人终于“咸鱼翻身”。 2 k5 T6 t( h" J7 ~! A

4 n$ J0 N" s% P, b$ L# @% s7 ?) j上海市一家着名人力谘询公司透露,该公司最近在接「海归派」的单子时,成交时往往出现求职者降低门槛的情况。不少原来对“位子”和“票子”有较高要求的人,在市场的正确定位下逐渐找到最佳结合点。 0 q' ^8 K9 k9 Z" @

: G! j5 B( ]0 s不过即便如此,仍有更多的“海归”一如既往地前仆后继来到上海滩。李先生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双料学士,已经在美国呆了10年,在洛杉矶有着一份年薪五万美元的工作。去年年底,他第一次回到了阔别近十年的上海。他说,这次回上海,完全改变了他本来已经为自己设定好的人生规划。回到洛杉矶后,他辞去了工作,申请去pepperdine大学读MBA。他说,等两年毕业后,他会马上回上海工作,因为这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 p6 O1 \; z! f$ w& l: v

3 d7 u6 V: ^: K' s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瞿副会长分析认为,理性地讲,“海归”应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在国内外的工作经验,又有着较好学历背景,这种「海归」是很受外资公司、国有以及私有公司青睐并高薪聘请的,其薪酬的增值幅度最大。第二种是在国外留学,但没有专业工作经历的“海归”,他们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比较了解,但通常对国内的相关情况不太了解,而且对薪酬的期望值比较高,有点急功近利。如果他们能把自身放回内地同等水平,把自身价值放在市场上衡量,先把基础打好,增值也是很快的。 " C$ i) Q* Q4 m) F6 k

7 G. v( D7 R' D/ c& B4 Z# N- S2 N. m. v) B
. |3 o  ~. q9 x# [% b2 R
附: # U: Y# Z! `' m) h: d
& L! F- _2 d' p+ M+ B3 x! O% T8 Z. f
沪海归派概况
6 T0 P1 r' b# f+ t% s$ ~- p) Z& n3 ^' @2 v1 }
工作、创业的留学人数:3.2万人; 0 L3 o5 p2 C- B4 a( m
8 D4 u- S8 K9 R7 u8 {0 Q
学历、工作经验:90%以上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30%有海外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工作经验;
" a9 F; a1 i) ~: ^0 k
! U" y, c0 W) Z" g: C创办企业数目、类型:已有2,229家,占内地海归企业的半壁江山,投资总额超过3.52亿美元,主要以谘询类、生产类、国际贸易类企业为主。 , z, @7 j+ }. }$ T" n) M

8 E; `8 u9 M9 Y9 b2 M- Y% c/ o经营概况:盈利的不足25%,30%处于初创的种子期阶段或实验室阶段,65%处于创立阶段,只有5%的企业进入成熟期,大部分处于前期投入期或亏损期;
. A4 N' j' g. P" ]
7 d% f7 z8 S) o( H# ]8 T- |发展四大问题 ) d1 w  l3 h7 ?9 ]# B
" [: P/ q# Y! ?/ R6 Y" C
1.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地方性法规;   f/ l5 N' u  ~0 G5 j

* E$ X2 o3 \1 Z- P# Y0 t( o2.融资困难; ; |0 d$ n; Z) p! I3 i7 X
) O3 l- ]( F% i9 F
3.现有政策透明度不高,优惠政策难以兑现;
/ d, N% R! X. c; m
. A/ I- T  k2 F6 ?( \. g4.「海归派」大多是技术型专业人才,不擅长资金运作和市场营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23 00:42 , Processed in 0.14039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