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无天 发表于 2007-11-9 00:10

我们热爱汉服并为之努力!(转自汉未央网站)

我们热爱汉服并为之努力!文:秦风

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不宜再穿汉服,因为汉服已是一种过时的古老的服饰,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对重新穿上汉服,不少人充满了太多的质疑和否定。2001年,EPCA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各国元首穿着代表中国服饰的唐装在浦东亮相,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全国也掀起了一股唐装的热潮,仿佛从唐装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号,人们一时走亲访友外出参加活动时也已穿着唐装为自豪。不伦不类且史无前例的唐装能享有如此幸福的命运,偏偏正宗的汉服却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羞于走上舞台,步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盲目地流行了一阵唐装,却始终怀疑着汉服,这一切只能说明对汉服,人们还是缺乏了应有的了解。

要进入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大门,了解其内涵,必须先了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与情感。我愿意先以一段诗文来为大家开启这一扇门。这是魏国时期杰出的诗人曹植的作品《洛神赋》。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在这里,曹植描绘了一位华贵艳丽,令人心神荡漾的贵族妇女形象。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便是:“洛神的服装更是世上少有,风骨体貌就像图上画的一样。她身上披着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上戴着金银翡翠首饰,全身挂满了闪亮的明珠。她脚上穿着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

单从洛神的服饰,我们便可以窥得当时贵族妇女的服饰神韵和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

这个审美观,传承了几千年,直到甲申浩劫才被生硬地打断。

今天,当我们进入少数民族居住的旅游景区,我们会喜欢寻找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并和穿着少数民族独特服饰的当地人合影留念。而那些少数民族也以自己美丽独特的民族服饰而自豪,始终保留并传承着自己的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在穿着上的特征。正如同人们一看到长城,便在建筑上想到了中国,因为长城代表了中国的建筑。人们一听到京剧,便在戏剧上想到了中国,因为京剧代表了中国的戏剧。人们一看到筷子,便在饮食上想到了中国,因为筷子代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但是,人们如果看到我们现在平时所穿的服饰,能联想到这就是中国人吗?当一个中国人穿着西服或夹克衫等服饰时,有什么中国人的特征与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汉服,很可惜地消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以至于大家现在对他是那么陌生。

为了现代化,我们努力奋斗了100多年。现在,一幢幢高楼的现代都市,飞驰在路边的豪华轿车,代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成绩;而隐没于都市的斗拱琉璃瓦建筑等,则代表了中国的古典与传统。现在的中国,当我们从历史的惊涛骇浪和疯狂转变的一时迷茫中冷静过来理智起来时,我们应该要清晰地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应该是个什么定位。

显然,否定传统文化是错误的,这一点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识和认可,当然我们也能听到许多反对的声音,但那些声音来自于历史惯性下人们的旧思维。汉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文化情感和审美观。即使在当代社会,随着物质文化的提高,汉服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重新被人们重视并逐步得到了公允的评价和地位。

我们,今天正有幸融入这一重新恢复汉服的极具意义的活动中,以我们切身的努力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自从来到汉未央,在历次的活动中,我目睹了汉未央诸君的辛劳,常以自己是个身外汉或仅仅是活动的参加者而感到惭愧。他们付出了无数个不眠的深夜,他们为了采购道具不辞辛劳去青浦,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以及对汉服执著的追求,是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这一点,正是汉服所代表的汉民族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通过我们诸位团结一致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去开展去努力,汉服的复兴是会很快到来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热爱汉服并为之努力!(转自汉未央网站)